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展示新闻动态 | 资料下载 |  技术支持 | 产品知识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 正文
 
IP核市场和展望
 

更新时间:2009-11-4 11:38:14
 

最近一份针对卖方、买方和半导体IP核用户公司进行的详细调查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行业景象和未来展望。总体上,报告说非常缓慢的恢复已在进行之中,尽管IP提供商仍在抱怨赚钱的艰辛。

片上系统开发方获取IP核后,在采购前将进行一次评估。这期间影响关键性开发的IP核功能质量问题在大体上会被剔除。在几乎所有一级、二级以及部分三级厂商在完成初步预算编制后,会组织一个工程小组花2至4周进行校验、测试,在自己的系统上探索IP核的性能与功能性。    

 随后是合约流程(ContractualProcess),就在主要项目开始、核心部署之前。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Tier1供应商都有极为严格的内部IP标准(封装、运送、测试、验证等等等等)。    

但这些标准并不是用户公司强加给供应商的,它们关注的是“你有什么东西,整合工作需要些什么”。如此缺少来自用户公司的压力甚至算得上是偶然,因为这些公司内部的IP标准没有被统一。这样无疑降低了供应商的负担,但不幸的是,它会影响质量。    

大体上说,在这些用户公司里推行内部标准的中心研发组往往被认为与整合需求和片上系统开发团队的运作脱节。业界采用这种脱节的评估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护”片上系统开发者,特别是避免质量问题的增长。但这样无法确保避免全面应用需求相关的问题,也无法保证用户社区能够做出积极主动的评估。    

最值得警惕的是被浪费在这个流程引入上的重复性劳动,这全都是因为缺乏业界合作与标准分享。和通常认知相悖的是,版税(Royalty)与授权费(licensefee)之争在IP核销售中不是主要障碍。供应商要么有能够让客户愿意支付版税的IP核,要么没有。冲突在采购流程里就已经解决了。    

此外,评估/采购流程一般在片上系统开发工作核心之外完成。因此,当前造成合同延迟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往往是IP版权相关认定方面的细节和赔偿等等。在亚洲买方与西欧卖方交易时尤为常见。

IP买方的采购环节技术评估阶段一般为期2-6周,整个采购结束一般还需要再过3个月。军事订单的整个流程更是要3-6个月。供应商常有的抱怨是采购方不愿为提高质量埋单,低质量的供应商往往能够凭借低价格中标。    

未来5-10年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很难不去展望片上系统IP和供应商基础的拓展。供应商为了增加产品价值、抢占音视频多媒体市场空间,将会持续增大IP区块或IP子系统。    

大量现有独立IP核将随软件、驱动和debug方案等产品一并提供。加工厂很可能会依托自己在价格、产能上的优势拓展业务,拉近自己与IC原厂的关系。